【課後心得】人才甄選與招募策略 / 滿滿乾貨無廢話,內容立馬可應用

如果說上課有四個層次:「聽到」、「聽懂」、「聽進去」、「回去會用」,那我會覺得這場人資專家-林娟老師的課程,就是屬於「回去會用」的等級。
文 / 陳俊嘉
如果說上課有四個層次:「聽到」、「聽懂」、「聽進去」、「回去會用」,那我會覺得這場人資專家-林娟老師的課程,就是屬於「回去會用」的等級。以這堂課來說,我個人覺得是屬於「節奏明快」、「滿滿乾貨無廢話」、「內容立馬可應用」的。至於林娟老師的授課風格,我個人則形容是:幽默風趣、國台語雙聲道、積極種效率、Power十足!
整堂課對於我最有用的一項效益和功能,是「人才模型」的建構。
怎麼說呢?
就我這一路和公司用人單位主管協作面試下來,我發現有一個很根本的問題,就是:「用人主管對於要找什麼樣的人是不明確的。」這就像要買東西卻不知道「究竟要買什麼要的東西?規格?功能?」所以,單就直接問用人主管:「您要什麼樣的人才呢?」老實說,用人主管一時之間也不見得能回答出來,因為這個問題太廣、太空泛。這個時候就需仰賴 HR 從旁協助引導、發想條列、收斂聚焦、逐步勾勒建構出用人主管心中所要人選之「具體輪廓樣貌」。這也是 HR 的價值和功能之一。
對於「人才輪廓不明確」的解決方法,林娟老師在這堂課就十分明確地提供 KAS 方法:Knowledge、Skill、Attitude。也就是針對該職務所需的:「知識」、「技能」、「態度」做逐項的拆解與分析。(詳細的步驟,林娟老師在課程中會帶大家操作。)
我這堂課一路八小時聽下來,發現整個面試圍繞的核心就是「KAS」,它就是該職務的「中心 / 主軸思想」,職務思考的「三本柱」。後面的「面試問題設計」其實就是從 KAS 所延續下來的。換句話說,只要掌握住該職務的 KAS,就知道要問人選什麼樣的問題,而不會陷入漫無目的性的「盲問狀態」。這算是今日最具收穫的心得之一。
再來,這堂課個人覺得另一個最具價值的內容,是:「面試問題設計流程」,也可說是整堂課的精華,因為它可協助我們產出「面試問題」。對我來說,提供我能跟用人主管討論人選輪廓的依據和「思考模型 / 架構」,會加深篩選的「精確度」。
即便每一間公司、每一個職務內容不同,但把林娟老師這套思考的脈絡帶回家,這堂課就算是值了!(詳細的步驟,林娟老師一樣會帶著大家詳細操作。)
最後一個讓我對這堂課印象深刻的是:「模擬面試」,當中包含三個角色:「面試官」、「面試人選」、「旁觀者」。今天我就是擔任那個「旁觀者」,去觀察該「面試官」的一舉一動,把它記錄下來並做回饋。過程中鍛鍊我得在短時間之內迅速觀察並節錄出面試官做得好與還可再改進的地方,以及是否有運用到今日課程所學等等。
這種教學方式會讓我有「實戰演練的臨場感」,因為不只有「輸入」,更有「輸出」。
因為需要「輸出表達/回饋」,就會刺激腦細胞動腦去思考、彙整、去內化吸收,這種教學模式還滿有效率的。
我發現林娟老師還滿重視學員「輸出」這件事,像是每教完一個段落,就會請大家寫下「學習收穫」,從課程章節中,主要學到哪些內容?這種透過「書寫輸出」的方式,也是刺激內化的一種學習模式。
其他的部分,像是面試三大技巧、提問技巧、面試三部曲-前中後、履歷分析-看哪些重點 / 找哪些關聯 ... 老師也都有帶到。
最後呢,老師講義也提供了兩個參考資料,包括:面試問題、實體面試觀查重點。老師有預留 Q&A 時間給大家提問,我的三個問題也獲得老師解答和建議。
總之,我會覺得這堂課的份量上是充足的,內容是飽滿的,而且沒有冷場,很容易進入「心流狀態」,不知不覺時間就這麼來到下午五點半,XD!
以上是這堂限量課之課後心得分享,僅就個人覺得較有感受的部分和大人學夥伴們分享,希望對於選課上有所參考依據和助益。
~相信思考,勇於改變~
感謝俊嘉授權刊登。本文為學員上完【P104人才甄選與招募策略】的真實心得。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