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好評

【課後心得】擺脫職涯困境的系統化做法 / 為自己的選擇「保持彈性」,選一條會越走越寬廣的道路

【課後心得】擺脫職涯困境的系統化做法 / 為自己的選擇「保持彈性」,選一條會越走越寬廣的道路

職涯應主動追求心之所向,不該被動出於逃避而做選擇。

文 / Cynthia E. Hsu

【本文綱要】

#課程感想:大人學 擺脫職涯困境的系統化做法

▋「關鍵詞」抵銷失落感,從本心出發

▋保持彈性,路越走越廣

▋更清晰的價值觀,拆解底層技能

▋保持耐心,試錯不糾結

▋相關推薦書籍

#關於工作的反思與想法 (後有建議找熱愛的方法)

▋工作的底層邏輯?

▋面試人與面試者,工作價值觀 與 動機

▋工作按熱愛選擇?工作的滿足感來源於...


▋「關鍵詞」抵銷失落感,從本心出發

當遇到外界的資訊紛雜、選擇過多時,從自己的「關鍵詞」出發。寫下屬於自己的關鍵詞的好處是,可以跳脫既有的框架看到新的契機、找到最符合自身的職業選項,同時能降低「失落感」。

我曾經在工作發展上迷失 “Everything seems so right, but I feel so wrong.”,擁有不錯的環境、薪資、同儕,但我還是有深深的「失落感」、開心不起來,很大原因是當時的我沒有清晰的職涯發展主軸,到後期我已經忘記為什麼而出發、而忍耐與掙扎。想要離開卻又擔心是不是自己要求太多、不知滿足,但卻忘了「知足」的前提是要知道自己什麼情況下會「滿足」。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紀伯倫)
 

▋保持彈性,路越走越廣

從那份還不錯的工作離開後,我去了緬甸沈澱一陣子。再次踏上征途,只知道自己的職涯選擇不該出於被動逃避,而是要主動追求,但當時的我對於想追求的職涯還是充滿很多困惑,非專業背景很難擠身(Finance)、現有的專業(HR)發展得還順利,所以投入新一輪的工作中,我選擇了同時包含Finance 與 HR的工作 F&A Manager。

如同Bryan提到的,為自己的選擇「保持彈性」,選一條會越走越寬廣的道路,同時也不斷地與自己對話釐清自己的價值觀排序,在自己不知道要選擇什麽工作時,我只思考一件事情:「這間公司能培養哪些長期受益的能力組合?那些能力帶給我一個什麼未來?
 

「職涯應主動追求心之所向,不該被動出於逃避而做選擇。」
 

▋更清晰的價值觀,拆解底層技能

累積一段職場經驗後(曾經在一份工作中重塑/拓展不同的三觀....),我對自己的價值觀(或許說邊界比較適洽)有更多認識 ,雖然對於內趨動機尚在釐清中,但是更明確地知道自己很多底線(deal breaker)  與 許多探索的方法。特別是自己轉職的過程中,如同課程中提到的「三級跳」拆解每份工作的底層技能,按照自己的本心重組,為自己訂立一個需要5-10年才能完成的目標後,並練習保持耐心為之付出。
 

▋保持耐心,試錯不糾結

每次的嘗試不一定都會成功,有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會贏,但會輸肯定是能分析出原因的。我在偶像叡哥身上學到培養耐心和堅持,不一定每次的嘗試都會成功,失敗是非常平常的,在贏面大的方向上堅持付出、努力,剩下的交給時間,靜待水到渠成。

辦法總比問題多,許多問題都有很多種解決辦法,沒辦法解決的叫做「現實」。成熟的條件之一,是訓練辨別事實,明辨不能控制的事情且不糾結。
 

▋相關推薦書籍

最近讀完一本非常有趣的書《工作哲學圖鑑》,裡面介紹360度介紹關於「工作」的各種思考與意義 (e.g. 工作vs職涯(就業型態)、個人的成長與發展、知識能力到工作的意義等),推薦給在找工作的人翻翻會有不同想法(特別推薦HR同仁可以參考內容),裡面也有一些實作幫助探索個人的工作價值觀: 點此瀏覽

《IKIGAI‧生之意義》:除了擅長的、熱愛的之外,還有「世界上需要的事」&「別人付錢請你做的事」(世界上需要的事情,個人理解比較像是自己在社會上的mission, 真的是越來越複雜 LOL)
 

▋工作的底層邏輯?

從商業邏輯出發,工作本質上是交易,個人通過「企業」用「時間」和「能力」在市場上換取酬勞。經濟學家寇斯(Coase)的理論來看,因為個人跟市場直接交易的成本過高了,所以選擇給公司打工),所以老闆比較像是中間商(老闆根據市場決定薪酬),選擇工作其實是決定自己「拿什麼去(跟市場)交換價值」。

若有足夠的能力組合,個人可以跨過企業,直接跟市場進行交易(創業)。
 

▋面試人與面試者,工作價值觀 與 動機

從事一段時間的HR後我發現,求職者在意的不外乎薪酬(C&B)、工作內容、發展空間、公司文化等,而我總會試圖挖掘對方工作的「價值觀」&「真實動機」,確認是否符合公司的文化,因為最一開始的本心動機,往往會協助求職者(或者HR 與主管透過此要點協助求職者)挺過工作期間的挫折與低潮,重新提醒他們當時為什麼而出發、將要去哪。

有趣的是我遇過形形色色的面試者,有些人把自己熱愛的事物發展成工作,有些人工作單純是為了工作賺錢 (動機沒有好壞只有不同),也遇過生活過得極其豐富 or 斜多條槓的青年朋友們,價值觀各異展現的是,有些人可能將工作視為生活的一部分,每個面向各自精彩,單純追求滿足外部誘因即可,但有人是「使命驅動」追求內在誘因如工作熱誠、使命、成就感等,如同赫茲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雙因子理論(two-factor theory)看圖。
 

▋工作按熱愛選擇?工作的滿足感來源於....

看著雙因子理論我又犯愁....這個社會處處鼓勵大家勇敢追夢、實現夢想......但每個人真的都有夢想?真的有熱愛的事情嗎?《深度工作力》作者 Cal Newport的一個演講片段中提到依循熱愛的事物去求職可能是件危險的事情,但如何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並獲得滿足感?根據研究,工作的滿足感來自於影響力(Impact)、與人的連結、從事有意義的工作、工作技能純熟、專業技能提升等。工作熱情來自於工作技能逐步純熟後帶來的成就感,成就感驅動持續投入與進步,透過良性循環才逐漸轉變成為自己的熱情。他建議的方法跟課程引導的問題相似:

1) 先列出6-7個可發展方向 (e.g. 符合你的技能、有某方面的共鳴)

2) 傾注心力在選定的方向上

3) 好事會不斷發生(量變可能帶來質變)

個人建議Cal Newport 的做法可以融入「雙因子理論」中的內部誘因與外部誘因考量,以內趨動機為主軸寫篩選工作的關鍵詞 (3 key must) ,這些關鍵詞可以跟探照燈一樣,在看過各種職缺後不迷失自己的本心,列出可發展方向,之後透過自己的外部誘因 (排除 deal breakers) 後,選定一個領域深入發展,人生很長也很短,短道需要從長計議,長到可以設立一個需要5-10年才能實現的目標並為之付出,並且從隨著個人成長、價值觀變動,適時滾動調整。

 

感謝 Cynthia E. Hsu 授權刊登。本文為學員上完【S009擺脫職涯困境的系統化做法】課程後的真實心得。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